技術文章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技術文章 > ELISA數據處理

ELISA數據處理

更新時間:2024-12-04   點擊次數:231次

作為整個ELISA實驗的最后一步,檢測結果的計算對于整個實驗十分重要。

以夾心法ELISA的數據處理為例。


1.ELISA的樣本通常要設置1~2個復孔進行檢測,這樣才能為結果的統計驗證提供足夠的數據。分別求出標準品、實驗組樣本的吸光度的平均值。復孔檢測結果的變異系數(CV)不應超出20%。


2.建立標準曲線。每個標準品和樣本的OD值(吸光度)平均值要減去標準品濃度為0時的OD平均值,以標準品濃度作橫坐標、OD值作縱坐標,擬合曲線。


通常酶標儀會配置相應數據處理軟件,具有豐富的曲線擬合選項。如條件不具備,標曲的建立建議使用相關計算機程序來完成,如GraphPad Prism、Origin、Excel等。


下圖展示了一條具有代表性的標準曲線,數據來自QuantiCyto® Human IFN-γ ELISA(EHC102g.96.)。


注:本圖僅供參考,應以同次試驗標準品所繪標準曲線計算標本中人IFN-γ的含量。


3.根據擬合的標準曲線,通過待測樣品的OD值計算出樣本的濃度。若樣品經過稀釋,須乘以相應的稀釋倍數。


4.對于OD值落在標準曲線范圍外的樣品,為獲得準確的結果,需排查可能存在的問題。

(1)待測樣品的OD值低于標準曲線的最-低值,建議設置陽性對照孔來排查,用明確表達的樣品作為陽性對照,如果標準曲線及陽性樣品均可測得正常的表達濃度,則表明實驗成功,。可進一步排除其他原因,比如待測樣品是否稀釋倍數過高,這樣可以通過降低稀釋倍數進行改善。如果使用原液檢測還檢測不出,則表明該指標在其余待測樣品中表達含量低于試劑盒的檢測靈敏度。這種情況對于正常血清/血漿樣本中的炎癥因子較為常見。

(2)待測樣品的OD值高于標準曲線的最高值,應適當稀釋后重新檢測,計算濃度時應乘以稀釋倍數。



更多詳細信息請聯系欣博盛生物


日韩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